電動環衛車在冬季續航里程減少的情況一直都存在,也是任何一家車企生產的電動環衛車都會遭遇到的情況,只是這種“里程焦慮”會在冬季變得更加敏感,難免讓人們過分放大這一事實而已。歸根到底,導致電動環衛車冬季續航里程“縮減”的罪魁禍首是氣候! 1、冬季空氣密度大,風阻增加;(影響較小,跑高速時的影響會略大一些)
2、冬季胎壓下降,輪胎阻力增加;(影響較小,補氣后無影響)
3、鋰離子電池低溫下活性低,內阻增加,放電時會有額外損耗;(影響中等)
4、低溫下不能大功率充電,因此動能回收功能將受限甚至禁用;(影響中等)
5、為防止電池低溫下充放電性能損失過大,電池主動加熱系統會開始工作。(影響中等)
6、冬季開熱風,電加熱能耗很高;(影響很大)其中第一條和第二條,燃油車也同樣受影響,但影響較小基本可以忽略。
鉛酸電池的最佳放電溫度區間是25攝氏度左右。正常放電溫度區間是5-40℃之間。一旦溫度過低,電池的內部鉛和酸的化學反應的活躍性就會下降。
原本可以釋放20AH的電量,溫度低于5℃時,只有80%的放電量。溫度低于-10℃時,電池僅有50%的放電量。東北地區的電動環衛車用戶感受應該是最為明顯的。
純電動環衛車所用到的鋰電池大都屬于化學電池,鋰電池放電也是一個化學反應的過程,其原理是負極通過化學反應析出鋰離子,通過電解質運動到正極,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電流。而低溫會降低電池內的化學反應速度,進而導致電池的實際工作電壓降低,電池的可用容量減小。